|
蛇頭山遊憩區 |
蛇頭山位於風櫃尾部突出的小半島,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守馬公灣,地形險要,眺望馬公港和側天島及四角嶼澎湖內灣此處絕對是最佳選擇。
.... |
 |
|
|
風櫃洞 |
風櫃洞位在風櫃半島的尾端,是個非常古老的漁村,因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一片聲名大噪。
沿海盡是發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及海蝕洞,另外風櫃浪濤聲、水柱噴潮、海水抽吸聲等形成了三大.... |
 |
|
|
蒔裡沙灘 |
蒔裡沙灘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好的沙灘,並有風積形成的砂丘景觀,海域相當平緩,藍藍的海水,其長約一公里餘。在佈滿珊瑚和貝殼的沙灘上,是享受日光浴的最佳場所。
.... |
 |
|
|
觀音亭休閒園區 |
觀音亭建於康熙35(西元1696年),位於澎湖灣畔,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因中法戰爭(1884年)曾遭破壞,在光緒17(1891)年改建,為國家三級古蹟。
觀音亭旁有以歐式城堡為造型的澎湖青年活動中心,.... |
 |
|
|
四眼井 |
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的「四眼井」,確切的開鑿時間已不可考,其井深約5.6呎,直徑約2公尺,逢旱仍不乏水,因水質清涼而成為古人之飲用水。為第三級古蹟。因附近居民逐漸增加,為維護安全而以石板鋪蓋,上鑿四個井口,據傳中央街舊名「大井街」.... |
 |
|
|
澎湖天后宮 |
澎湖天后宮建於明萬曆20年,位於澎湖馬公市中央里,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而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此廟不只供奉媽祖,並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另外還有清乾.... |
 |
|
|
桶盤嶼 |
桶盤嶼位於馬公市,是典型玄武岩方山的地貌,四周都是柱狀且有排理整齊的玄武岩環繞,其秀麗的石景,擁有黃石公園的美譽,可沿著環島水泥步道瀏覽此處美景。
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上,有玄武岩熔漿湧出而成的同心圓.... |
 |
|
|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馬公市菜園里1-17號,除馬公、鎖港、通樑等三處都市計劃區外,其餘的土地皆屬於本風景區範圍;澎湖縣轄20公尺內的海域皆為該海域範圍,面積合計約為85,603公頃。
另外澎湖遊客.... |
 |
|
|
澎湖開拓館 |
澎湖開拓館早期為縣長公館官邸之用,竣工於民國二十四年,總面積為六百零五坪,室內面積約為九十七坪,是一座融合了東西方特色的建築,包括歐風八角窗、木質大門、日式屋頂及貓江石矮牆等形式,戶外更植有百年古榕及大葉欖仁等草木。民國八十八年在.... |
 |
|
|
虎井嶼 |
虎井嶼和桶盤嶼相似,有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因為崖下海水清澈,素有「虎井澄淵」之名。
傳說十七世紀荷蘭人曾在島上建蓋城堡,卻因戰火而沉入海底,近幾年來有學者前往勘察也未有重大發現,讓三百年來的「虎井沉城.... |
 |
|
|
山水沙灘 |
「豬母落水」為山水的古稱。其地名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有一隻母豬被大章魚從沙灘抓下海,所以稱「豬母落水」。日治時期稱為「豬母水」,光復後改為「山水」。
豬母水岸是指山水南岸從東邊山水漁港一帶的觀音山,到西.... |
 |
|
|
順承門 |
位於馬公市金龍路上,媽宮城建於光緒12年,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別名為澎湖城、光緒城。為國家二級古蹟,於民國75年修成現在的模樣。
媽宮城共有6座城門,因年代久遠,除順承門外,其餘都已坍塌,只剩這.... |
 |
|
|
文化局海洋資源館 |
澎湖海洋資源館位於馬公市中華路230號,為澎湖縣文化局所附設的,有A館和B館,提供遊客參觀。
A館展示:海洋文化史、海底生物演化史、澎湖的珊瑚、岩石礦物、澎湖群島的地質地形、澎湖潮間帶生物等海洋資料的.... |
 |
|
|
南海遊客服務中心 |
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於馬公市,提供旅遊諮詢解說、遊艇服務、候船室、販賣部、咖啡廣場、行李室、盥洗室。
.... |
 |
|
|
鎖港南北石塔 |
鎖港石塔位於馬公市舊聚落北方,於民國51年重新修建,把原為黑石建造改為黑石水泥材料。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重建後改為九層,成為全澎湖最高的石塔,約14公尺高。
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近三層樓高,是以九.... |
 |
|
|
澎湖觀光產業推廣中心 |
澎湖觀光產業推廣中心位在馬公市光華里172號,附設於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內,分設五館分別為:文石、貝殼、珊瑚、農漁特產及藝術。提供民眾認識澎湖觀光產業特色。
文石館有文石原石及文石作品;珊瑚館展示各類.... |
 |
|
|
二崁古厝 |
二崁古厝位在澎湖西嶼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為陳氏家族所有的古厝,建於民國前一年,歷經兩年才完工落成,相傳建於「牛臍穴」之上,是一座融合閩南風情及二崁特色的「兩落八櫸頭」閩南式大厝,用在地的咾咕石及玄武岩作為建材,並裝飾有彩繪磁磚、.... |
 |
|
|
澎湖跨海大橋 |
澎湖跨海大橋位於西嶼鄉,於民國59年完工通車,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橫跨吼門水道,全程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為當時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初時僅規劃為單線,會車不容易,經重建拓寬成雙線,也使島間交通更便利。漫步在.... |
 |
|
|
牛心山 |
牛心山位在西嶼鄉內垵村,孤獨的立在海灣旁,是眺望四周景觀,漁港、內海、大倉嶼的最佳地點,其獨特的造型吸引許多遊客。
山峰下全被銀合歡環繞住,只有峰頂的玄武岩柱探出頭,此處寸草不生,讓整座小山丘外型成黃.... |
 |
|
|
鯨魚洞 |
鯨魚洞位在西嶼鄉漁翁島,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海崖,受海蝕作用而形成巨大海蝕洞,就像擱淺海灘的鯨魚,在洞中,可以聽海濤怒吼。
鯨魚洞東南方台地上有石英砂形成的「滿地金砂」奇觀,還有在台灣難得一見,由於植被稀.... |
 |
|
|
西嶼西臺 |
西嶼西台位於西嶼鄉外垵村東方,光緒13(西元1887年)年所建的海防砲台遺址,是澎湖現存最完整的古砲台也是規模最浩大的一座。已列為一級古蹟。
西台古堡砲台的入口有雙重拱門,前門上方鑲嵌著李鴻章親題的「.... |
 |
|
|
塔公塔婆 |
塔公塔婆位於西嶼內垵村,因地勢低漥,北東南方被坡地環繞,西方又面向海洋形成破缺的景象,而內垵北港向西距離一海浬海的暗礁又與北陸地構成的水溝形成似箭狀般,直射內垵,因居民常遭受災難,所以興建塔公、塔婆來鎮壓,以保護聚住居民的生命安全.... |
 |
|
|
內垵遊憩區 |
內垵遊憩區位於西嶼鄉,又位在內垵村落之後,因而稱為後灣。後灣也俗稱白沙灘,因為沿岸除玄武岩景觀外,還有一片大沙灘,其沙細且白,地勢又平坦,是兩村居民平日嬉水的場所。
木棧道可濱海是依地形變化所建造的,.... |
 |
|
|
漁翁島燈塔 |
亦稱西嶼燈塔的「漁翁島燈」塔位於西嶼鄉外按村,建於乾隆43(西元1778年)年,是台灣第一座燈塔,為國家二級古蹟。
外垵為西嶼位於西南端的小漁村,西方海岸為台灣與廈門間的航線指標,但因附近海水波濤洶湧.... |
 |
|
|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 |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建於民國91年,位於西嶼鄉小門村11-12號,隸屬於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
屬於典型方山地貌的小門嶼,其地質景觀特殊,為澎湖地形的縮小版,特殊的天然景觀,除供觀賞景觀和遊憩外,更可為學校.... |
 |
|
|
西嶼東臺 |
西嶼東臺位於西嶼外垵村,是清代劉銘傳所修之砲臺,目前為台灣一級古蹟。規模包含內外二城廓,外廓士提東南角置觀測所,內廓有營舍與砲座,其規模較西嶼西臺小,但配置比西嶼西臺完整,建築型式也不相同。
.... |
 |
|
|
漁翁島遊客服務中心 |
漁翁島遊客服務中心位在澎湖跨海大橋的西嶼側,建於民國九十一年,佔地面積為2462平方公尺,服務中心內展示有豐富的文字及圖片資訊,販賣部與餐廳提供有餐點及商品,並有專業的導覽人員為遊客進行詳細的旅遊諮詢,以及解說西嶼的人文風情,由中.... |
 |
|
|
藍洞(灶籠) |
「藍洞」,又謂灶籠,位於澎湖西吉嶼。火山噴發的玄武岩地形經過海浪的侵蝕,形成巨大的海蝕洞。一旁的玄武岩如管風琴般筆直矗立兩側,相當壯觀;進入洞內,玄武岩的節理更是清楚可見,岩塊遮蔽住洞內的陽光,光線從海蝕洞上方孔中透出照映至下方海.... |
 |
|
|
吉貝嶼 |
吉貝嶼位在白沙島北方,是澎湖北海上最大的島嶼,面積約為3.1平方公里,東邊為地勢較高的玄武岩台地,西邊則有大片的沙灘,長七百公尺、寬兩百公尺的沙嘴地形最為著名,還曾吸引偶像劇到此取景拍攝。島嶼周圍寬廣的海域蘊藏豐富的漁獲,吉貝嶼周.... |
 |
|
|
澎湖水族館 |
澎湖水族館位在白沙鄉,為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附屬水族館,館內共有海濱區、大洋區及礁岩區三個主題區域,海濱區內擁有綠蠵龜、海馬及海葵小丑魚,大洋區則有巨型龍膽石斑及鮫鯊等海洋生物,礁岩區有活珊瑚、櫻花蝦和獅子魚等可愛動物。澎湖水族.... |
 |
|
|
吉貝海上樂園 |
吉貝海上樂園位在吉貝嶼的吉貝沙灘上,長約兩公里的貝殼沙灘建有色彩鮮艷的小木屋及海上活動店家,提供香蕉船、水上摩托車及拖曳傘等活動項目,還有餐廳和住宿空間,夏季時有許多遊客選擇在此下榻。吉貝沙灘的美景宜人,蔚藍的天空及閃亮的細沙令人.... |
 |
|
|
中屯風車 |
從澎湖馬公市出發,往跨海大橋方向的203縣道約十五分鐘的路程,過中正橋後右手邊即可看到八支雪白的巨大風車,迎風旋轉的風車供應了澎湖總電量的12%,為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廠,澎湖第三代的風力發電機。
.... |
 |
|
|
鳥嶼 |
鳥嶼位在白沙島的東北方,總面積約為26.5公頃,海岸線長2.5公里,島上居民以漁業做為主要經濟活動,聚落多建在漁港周圍。鳥嶼東方有著排列有序的壯觀玄武岩,從崖下的海蝕洞還可觀賞到放射狀的玄武岩柱,北方的玄武岩則呈現洋蔥狀,退潮時並.... |
 |
|
|
通樑古榕 |
通樑古榕位在白沙島西邊的保安宮前,鄰近跨海大橋,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樹齡歷史,約有九十多條的榕樹氣根,樹蔭更廣達六千六百公尺的範圍,當地民眾稱之為神木,樹下設置有石桌椅供民眾休憩乘涼,一旁也有多家商店販售當地特產。通樑古榕的遊來有兩種.... |
 |
|
|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 |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在白沙鄉,鄰近赤崁親水公園,是澎湖北部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詳細的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及投幣式置物櫃等,一旁即為赤崁碼頭,周圍的碼頭區也設有浮動碼頭共乘客上下岸,遊客可在此搭乘遊艇到吉貝嶼及目斗嶼等.... |
 |
|
|
小白沙嶼 |
小白沙嶼位在鳥嶼北方,因西南方擁有兩百公尺的白色貝殼沙灘,而得名小白沙嶼,夏季時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潔淨的沙灘上戲水、享受日光浴。小白沙嶼南端有著多變形狀的柱狀玄武岩,長約為三百公尺,高則為二十公尺,相當壯觀,已被列為玄武岩保護區,而.... |
 |
|
|
員貝嶼 |
員貝嶼位於澎湖縣東海白沙島東方,整座島嶼為丘陵地形,大部分是由玄武岩所組成,因形狀有如一塊扇貝覆蓋在海面上,而得「員貝嶼」之名。員貝嶼的北邊有著柱狀、傾斜狀及柱狀等多元化型態的玄武岩,其中又以「石筆」及「石硯」地形最為著名,員貝嶼.... |
 |
|
|
岐頭親水公園 |
岐頭親水公園位在白沙島,就位於澎湖水族館旁,更結合組合一處具有豐富海洋生態的潮間帶漫步活動區,讓遊客能夠親近海洋生態,園區中也建有多項兒童遊樂設施,相當適合親子遊憩。潮間帶即為海蝕台景觀,是早期先民留下的傳統捕魚方式,漲潮時魚蝦隨.... |
 |
|
|
險礁嶼 |
險礁嶼位在吉貝嶼的南方,因周圍海域有許多暗礁而得此名,過往的船隻皆相當小心,但也因周圍海域生態相當豐富,擁有絢麗的珊瑚礁及熱帶魚,相當適合浮潛欣賞海底美景。險礁嶼就是一座遊沙礫、貝殼及珊瑚碎穴組成的白色沙灘,佇立在湛藍的海面上顯得.... |
 |
|
|
目斗嶼 |
目斗嶼位於白沙鄉,是澎湖群島中最北端的島嶼,因此又稱為「座北島」,面積僅有0.021平方公里,整體由玄武岩所組成的,南邊有著白色沙灘,淺海海域更有珊瑚礁及熱帶魚,是浮潛的地點之一。因周圍海域密佈暗礁,早期發生多起海難,因此在清光緒.... |
 |
|
|
後寮遊客服務中心 |
後寮遊客服務中心位在白沙鄉,開放時間為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半,周圍環境優美,海天一色,設有海水浴場及BBQ區域,並提供遠道而來的遊客寄放行李,設有後傳室、販賣部及餐廳等設施,駐有專業的導覽解說員為您詳細解說旅遊資訊。
.... |
 |
|
|
吉貝遊客服務中心 |
吉貝遊客服務中心位在吉貝嶼的東部,規劃有候船室、文物展示館及販賣部等區域,並在周圍碼頭區設置浮動碼頭上下岸設施,也有專業人員提供完善的旅遊諮詢服務,讓離島的觀光資源更加完備。
.... |
 |
|
|
雞善嶼 |
雞善嶼位在澎湖縣的東海,共有大小兩座島嶼,是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有著「東海黃山」的美稱,冬季時盛產居民口中的「黑金」紫菜。大雞善嶼擁有發達的柱狀玄武岩景觀,以及海蝕溝、海蝕洞、淺水沙灘地形,小雞善嶼則是六角形節理明顯的陡峭玄武岩,.... |
 |
|
|
隘門沙灘 |
隘門沙灘位在澎湖縣湖西鄉,早年因盜採砂石將沙灘變成裸露的岩石,然而當地的李天育老村長每天撿拾垃圾、自製攔沙網,並親自挑回一簍簍的貝殼砂,將隘門沙灘恢復成為以往的風貌。隘門沙灘是一處由珊瑚、貝殼及白沙所組成的沙灘,並設有木造休息區、.... |
 |
|
|
青螺沙嘴濕地 |
青螺沙嘴濕地位在湖西鄉虎頭山的西北岸,是長度約150公尺的鉤狀沙嘴地形,為澎湖較為罕見的海積地形。青螺沙嘴濕地在村廟真武殿前方的濕地上種植大片的紅樹林,春、秋季節豐富的濕地生態經常吸引水鳥前來覓食,是澎湖境內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保育區.... |
 |
|
|
奎壁山遊憩區 |
奎壁山遊憩區位在湖西鄉的海邊,是一座陸連島,山頂上的日出及日落景色相當迷人,「奎璧連輝」是為澎湖八景之一。奎壁山與赤嶼島間有一條約五百公尺的海底通道,是由卵石及沙子所組成,遊客可在退潮時前往觀察兩側潮間帶豐富的海洋生態,適合進行踏.... |
 |
|
|
青螺虎頭山 |
青螺虎頭山位在湖西鄉的青螺半島上,整體面積東西長約一百公尺,南北長約兩百公尺,海拔高度為29.47公尺,是由玄武岩所組成,表面是風化後形成的褐色黏土。虎頭山西岸有一處長約兩百公尺的彎頭沙嘴,在地勢高處建有一座用於趨兇辟邪的陽明妙塔.... |
 |
|
|
菓葉日出 |
菓葉位在澎湖本島的最東端,是一個相當傳統純樸的聚落,因早期種植大量的菓葉樹而得名,最著名的為晨曦美景,「菓葉日出」即是澎湖古八景之一。在觀日亭或沙灘上欣賞日出美景,黑夜逐漸從深化為淺,天際邊變化萬千,金黃色的光芒從雲層與海洋間透出.... |
 |
|
|
錠鉤嶼 |
錠鉤嶼位在湖西鄉雞善嶼的東南方,整座島嶼皆以柱狀玄武岩所組成,因海蝕及風化作用形成眾多特殊的海蝕地形,有著「海上桂林」的美稱,是為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的範圍。冬季時盛產「黑金」紫菜,加上鄰近海域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夏季時有許多夏候.... |
 |
|
|
林投公園 |
林投公園位在湖西鄉的林投村海濱,擁有一公頃的木麻黃人造林,民國四十六年時正式成立林投公園風景區,為澎湖本島唯一擁有綠地景致的風景區域,但曾在韋恩颱風時遭受重大傷害。園區內設有休憩步道、動物區、沙灘及國軍公墓忠烈祠等設施,金黃沙灘上.... |
 |
|
|
裡正角日軍登陸紀念碑 |
裡正角日軍登陸紀念碑位在湖西鄉龍門村,立於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是為縣定古蹟。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的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準備攻佔澎湖,澎湖在三天內就淪陷,日軍.... |
 |